<legend id="h4sia"></legend><samp id="h4sia"></samp>
<sup id="h4sia"></sup>
<mark id="h4sia"><del id="h4sia"></del></mark>

<p id="h4sia"><td id="h4sia"></td></p><track id="h4sia"></track>

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
  • <input id="h4sia"><address id="h4sia"></address>

    <menuitem id="h4sia"></menuitem>

    1. <blockquote id="h4sia"><rt id="h4sia"></rt></blockquote>
      <wbr id="h4sia">
    2. <meter id="h4sia"></meter>

      <th id="h4sia"><center id="h4sia"><delect id="h4sia"></delect></center></th>
    3. <dl id="h4sia"></dl>
    4. <rp id="h4sia"><option id="h4sia"></option></rp>

        3654687_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日博娱乐人民政府关于印发

        3654687_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日博娱乐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

        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

        丹政发〔2022〕10号

        各县(市)区人民政府、各经济区管委会,市政府各部门:

          现将《3654687_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日博娱乐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印发给你们,请认真贯彻执行。

          3654687_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日博娱乐人民政府

          2022年8月11日

          (此件公开发布)  

        3654687_足球365官网正规吗_365bet日博娱乐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

          为贯彻落实《辽宁省推进“一圈一带两区”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》,加快丹东(凤城、宽甸)绿色经济区建设,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,拟定本方案。

          一、总体目标

          到2024年,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取得新进展,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有新提升,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持续增强,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重要进展,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好转,碳汇能力进一步增强,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地位更加稳固。生态经济不断壮大,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取得明显进展,特色农产品、林下经济、特色中药材优势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,绿色农业、生态工业、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,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格局基本确立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,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等新业态蓬勃发展,全域旅游在全国知名度显着增强。

          二、主要任务

          (一)优化空间布局,促进协同发展

          1.构建绿色发展空间布局。立足凤城、宽甸区位特点和交通网格局,着力打造形成“双城牵动、两轴支撑、五带联动、多点协同”的绿色发展空间格局。“双城”即凤城市、宽甸县两县(市)城区,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,重点发展农林资源加工、健康食品、矿产品精深加工、商贸流通、旅游休闲等产业,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,带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。“两轴”即以边门至通远堡、长甸至赛马两条南北纵向对外交通干道为轴,强化沿线森林抚育和景色景观塑造,形成两县(市)绿色发展支撑区。“五带”即以虎山长城至绿江、杨木川至青山沟、宽甸至下露河、沙里寨至八河川和青城子至赛马五条东西横向交通线为发展带,辐射绿色发展区深部区域,加强全域生态保护和修复,形成以农业、林业为主,融合生态旅游康养于一体的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带。“多点”即依托重点乡镇,打造多个具有各自特色的绿色发展重点小区。

          2.提升县城功能。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和环境整治提升工程,推进老城区棚户区改造,完善城市供水、供暖、供气等基础设施,丰富城市元素,完善城市功能,提升城市空间品质,塑造整洁、美丽、精致的城市空间环境,带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)

          3.建设一批重点镇和特色小镇。加快重点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,增强乡镇商贸、旅游休闲、居民服务、公共服务等功能。坚持“一镇一业、一村一品”的发展思路,深入挖掘地方土特产品资源,推进规模化、作坊化生产,着力培育形成特色产业。突出辽东山地和沿边特色,坚持产业、文化、旅游“三位一体”和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“三生融合”的发展理念,培育创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、多种功能叠加、体制机制灵活、生态环境优美的辽东山区特色产业小镇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(二)夯实生态基础,不断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质量

          4.实施造林绿化工程。探索调整造林树种结构和种苗结构,选择优良乡土树种用于造林,开展林草花卉种苗良种培育和新技术应用。营造混交林冠下补植补造耐庇荫的珍贵树种。造林整地时要充分保护利用造林地上已有的天然林、珍稀植物和古树,严禁对已有的灌木杂木林全部清场后进行荒山造林,积极培育天然萌发的珍贵天然幼树作为造林成果。开展林地沙化防治,通过对柞蚕场、老板栗林、残次天然林等出现明显沙化的林地,采取补植补造、林地种草等措施,遏制林地继续沙化趋势。在重点道路、重点乡镇、重点村庄开展绿化美化示范工程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5.实施天然林保护修复。积极探索适合提升我市退化天然林质量的修复方式,为建立退化天然林修复制度提供实践依据。扩大林地复合经营范围,充分拓展我市林地经营空间,建立林上抚育促进林下中药材、山野菜发展的复合经营模式,营造异龄复层混交林,不断优化林地经营技术水平,形成“林上林下同步经营,地上地下一起利用”的新型经营模式。强化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,加强天桥沟、天华山、凤城蒲石河等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和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6.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。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建设,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。实施珍稀野生动物拯救和珍稀植物保护工程,加强珍稀濒危和极小种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,重点打击破坏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。推进红豆杉、黄波椤等珍稀树种培育、种植和保护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、市生态环境局)

          7.实施原生植被保护工程。继续实施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措施,实现森林的自然生息修复。通过森林抚育、改造和更新,改善林分结构,提高森林质量,推动林业提质增收,全面优化森林生态格局。建设沿江沿河环湖绿色生态廊道、城郊绿地,构建乡镇生态旅游经济圈绿色生态屏障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8.推进林场改革转型。科学编制实施国有林场森林经营方案。加大国有林场产业发展力度,支持国有林场以经济林、果材林、中草药、种苗花卉、山野菜、食用菌等为主发展林地经济,加快推进宽甸、凤城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。推进林业数字化转型,开展特色应用场景试点。加快国有林场基础设施、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和森林游憩设施建设。依法推进林权流转,鼓励发展家庭林场、股份合作林场,推进集体林适度规模经营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9.实施水资源管控与水源涵养提升、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工程。加强鸭绿江、浑江、大洋河、爱河、玉龙湖等水生态保护,实施清淤疏浚、岸坡整治、水系连通、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等工程。加强宽甸县蒲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。开展流域河岸绿化、生态护岸工程建设及水面恢复等工程,新建生态蓄水湿地,完善干支流构成的地表蓄水网格布局。推进河流确权划界工作,完善“一河一档”建设。统筹推进中小流域治理工程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水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)

          10.实施水环境污染防治工程。加强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和整治,逐步实现工业污染源在线监测。推进农村水污染系统性综合整治,以县域为单元、河流为脉络、村庄为节点,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户治理模式,统筹推进水美乡村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水务局、市生态环境局)

          11.实施湿地保护和管理提升工程。贯彻落实《辽宁省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方案》,严格保护纳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重要湿地。开展封育保护、退耕还湿、增加湿地补水、生物栖息地恢复与重建等工程。加大对集中连片、破碎化严重、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的修复和综合整治力度,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重要湿地。开展小微湿地保护修复,积极探索小微湿地保护、管理与合理利用新形式。加强凤城玉龙湖湿地保护,推进草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、宽甸蒲石河湿地保护项目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、市水务局)

          12.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工程。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,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,推行农膜回收利用,加快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、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。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,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,分类分区开展污染耕地治理。加强面源污染治理,控制工矿企业排放和城市垃圾、污水等外源性污染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自然资源局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
          13.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。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行动,实施矿山复垦、矿渣治理、废弃矿山和尾矿库生态恢复等工程。推进青城子镇、通远堡镇、四门子镇、弟兄山镇等13个废弃尾矿库闭库治理工程。明确历史遗留矿山环境治理责任,督促企业恢复闭坑矿山和政策性关闭矿山环境,加强修复绿化。推进宽甸废弃矿山项目建设。力争到2024年,宽甸县完成1000亩以上生产性和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任务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自然资源局、市应急局)

          14.提升大气环境质量。根据《辽东绿色经济区生态保护合作框架协议》,加快建立大气污染物联防联控联治机制。强化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空气质量改善,重点加强防治臭氧和颗粒物污染协同控制,推进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,全面落实工业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,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工程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

          15.实施适应气候变化工程。协同推动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与生态保护修复。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,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。协调推动农业、林业、水利等领域以及城镇、沿江、生态脆弱地区开展气候变化影响风险评估,提升重点领域和地区的气候韧性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生态环境局)

          (三)发展生态经济,协同建设绿色产业集聚区

          16.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工程。建设标准化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,提高绿色有机农产品产量。实施农业生产“三品一标”提升行动,强化标准引领和科技创新,提升“三莓”、优质蔬菜、道地中药材、稻米、香菇、黑木耳等特色农产品品质。推进绿色食品认证,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,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
          17.实施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工程。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,发展精细化综合加工,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,开展品牌化市场营销,推进社会化全程服务,推广绿色化发展模式,促进数字化转型升级。积极推进农产品保鲜冷链设施建设,鼓励企业引进冷冻、自动化分拣、清洗和加工包装、监控追溯系统等冷链物流装备,实现农产品生产、加工、流通全产业链发展,提高农产品加工率和产业化发展水平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市场监管局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)

          18.培育区域绿色品牌工程。培育开发中药经典名方验方及民族药,扩大满族医药等品牌效应。做强做优草莓、蓝莓、软枣猕猴桃、林下参等知名产品品牌。加强区域协作,按照《共建辽东绿色经济区农业品牌合作框架协议》要求,与其他5市协同打造绿色品牌,推进农业品牌数据库共建工作,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,共同建设农产品营销网络,积极培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林草局、市商务局、市市场监管局)

          19.促进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。积极推动更新造林、林地还林、疏林地冠下补植、低效林改造和生态廊道建设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,重点在凤北大兴镇、四门子镇、通远堡镇、赛马镇,宽甸振江、太平哨、大西岔、红石等镇发展红松果材林产业。在凤南蓝旗镇、红旗镇、白旗镇、宝山镇,宽甸古楼子、长甸、永甸、红石、大西岔等镇建设板栗基地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20.推进林地经济特色产业发展。支持各类林业经营主体利用林地资源,采取立体综合开发模式,发展林地经济开发项目。重点发展刺五加等森林中药材基地、刺龙芽等山野菜基地、黑木耳等林地食用菌基地,积极发展林蛙、野猪、貂、狐等野生动物人工驯养基地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
          21.加快林木良种苗木花卉产业发展。调整优化树种、品种结构,加强林木良种繁育基地和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库建设,增强林木良种供应能力,加快繁育适宜丹东地区栽植且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品种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22.培育发展康养产业集群。利用森林、中药材、温泉等资源,积极培育森林、中医药、温泉康养产业,发展康养产业集群。依托森林景观资源,建设森林康复中心、森林疗养场所、森林浴、森林氧吧等服务设施,打造森林康养基地。参与全国森林养生养老基地示范工程建设,加快推进凤城凤凰康养产业园项目建设,加强中医药研发,建设中医保健康养中心。有序推进温泉康养业发展,打造辽东着名的温泉康养基地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民政局、市自然资源局、市卫生健康委)

          23.培育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。按照原料生产基地化、企业经营规模化、技术装备高新化、加工产品优质化、产品营销品牌化的思路,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农产品资源优势,促进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综合利用加工等产业提档升级,稳步提升凤城、宽甸肉鸡养殖加工产业。实施区域品牌培育和地理标识推广工程,推进实施“绿色食品进商超行动”,采用“标准+认证+品牌推介”模式,融入“辽宁优品”系列品牌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

          24.打造绿色饮品产业。推进绿色食品资源产地化加工,培育壮大绿色饮品产业。做大做强凤城老窖酒业,加快发展宽甸满族老酒,推动丹东酒业提质提标发展,打响丹东特色酒类品牌。加快发展山货野果饮料,有效提升葡萄汁、山里红汁等果汁饮品品牌知名度,积极发展刺五加等纯天然植物保健饮料。积极培育引进知名企业,利用辽东山泉资源优势,开发天然饮用水等辽东优质矿泉水,推动辽东矿泉水和饮料加入辽宁旅游“后备箱”产品名单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)

          25.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。以绿色低碳发展为方向,加快推进以汽车增压器、半轴、起动机、发电机为代表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绿色化转型。做专做精以机床及配附件、新型环保锅炉、小型农机具为代表的特色装备制造和综合机械加工业。加快推进传统服装制造加工企业产品研发和设备数字化改造,提高产品创新能力与生产水平。加快推进农产品初加工、精深加工、综合利用加工提档升级,实现标准化、规模化、名牌化、绿色化发展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自然资源局)

          26.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。积极发展医疗器械、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冰雪运动、养生养老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和都市型工业,培育一批高质量科创主体、高新技术企业。重点培育雏鹰企业、瞪羚企业、高新技术企业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。争取到2024年,雏鹰企业、瞪羚企业总数突破8户,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力争达到48户以上,注册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力争达到80户。重点推进新能源、新材料产业发展,积极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,强化水能开发利用,积极推进爱河、庙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。优化能源结构,加快推进石墨产业发展,以开发高端产品为引领,做大石墨新材料产业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

          27.提升园区平台能级。经济开发区要紧紧围绕“体制机制完善、基础设施配套、空间布局优化、主导产业明确、产业加速集聚”的发展思路,深化产业结构调整,加快转型升级,打造特色产业。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,提升园区承载力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,编制招商地图,实施精准招商,不断提升招商引资成效。积极利用“飞地”发展方式,扩大园区项目来源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)

          28.实施“双碳”行动计划。推进绿色工厂建设,重点改造升级智能工厂、示范智能车间、示范智能生产线,促进制造业向智能、绿色、高端、服务方向转型升级。加强植树造林,增加森林碳汇抵消碳排放,率先实现内部碳中和。推动农业固碳减排。落实2030年碳达峰要求,强化森林、农田、土壤固碳功能,推广种养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减排技术,完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、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。深入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化行动和白色污染防治行动,推进大田生产地膜零增长。严格做好秸秆禁烧,推进生物质发电、秸秆还田和青饲利用等模式,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)

          29.实施绿色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工程。改造提升综合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,根据《辽东绿色经济区“生态+”绿色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》,加强9县(市)跨区域物流产业合作,促进商贸企业绿色升级。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、物流中心,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,完善乡(镇)村物流及电子商务服务站点。充分利用和提升改造农村网络设施、乡村服务网点和物流配送等基础设施,搭建“工业品下乡、农产品进城”双向流通渠道,拓宽农特产品网络销售渠道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商务局)

          30.实施绿色农产品上行能力建设工程。加强绿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,推动加工、仓储、物流等向主产区布局。认定一批绿色农产品产地专业市场,提升信息服务、品牌培育、科技交流、会展贸易等主要功能。推进田头市场建设,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。补齐冷链设施短板,建设规模适度的产地冷藏保鲜设施,加强移动式冷库应用,建设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商务局)

          (四)做强生态旅游,协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

          31.优化生态旅游“大景区”布局。以鸭绿江旅游带建设为牵引,推进边境旅游集散地建设。加强区域旅游品牌和服务整合,参与辽东九县(市)旅游“大景区”度假通票,鼓励文旅企业跨区域开展合作,共同建设一批特色鲜明、竞争力强的旅游重点镇和特色田园综合体,推进旅游业发展由独立景区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32.开发生态休闲旅游产品。依托山地林地、温泉、中草药等资源优势,开发森林生态旅游、河流生态旅游、湿地生态游产品。鼓励发展医疗、康养、保健等新业态,加强乡村旅游产品创意设计,推动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,培育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33.加强各类旅游资源开发建设。加快推进创建国家5A级景区、国家级旅游度假区、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。推进智慧景区建设。启动“全域A级景区标准化”建设工程,推进宽甸县天桥沟创建国家5A级景区,提升宽甸在辽东9县生态旅游首位度。推进凤凰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。积极争取边境旅游示范区获批,适时申建跨境旅游合作区,提升丹东边境国家生态风景道影响力。不断提升民俗体验游和满族历史文化游品质。积极开发自然遗产、民族民俗等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,推进特色文旅+文创产业发展。加强边境地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(传统村落)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34.创建红色旅游品牌。利用好红色资源,打造红色小镇,培育红色旅游目的地。加强东北抗联革命文物保护利用,提升东北抗联等红色旅游品牌影响力,进一步完善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,包装东北抗联文物展示、新开岭战役遗址、东北抗联历史教育等展示教育场馆建设项目,加快融入本桓宽三县东北抗联红色旅游带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)

          35.大力发展森林旅游。深度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产品。建设森林营地,完善自然教育场馆、野外生态营地等体验服务设施,建设一批养生养老、森林疗养度假村,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。依托天桥沟等山地林地、林下中药材等资源优势,开发森林生态旅游、中医药健康旅游产品,建设山地型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小镇,推进森林旅游智慧化建设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36.壮大“冰雪辽宁”特色品牌。按照《辽东绿色经济区深化冰雪旅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协同发展冰雪产业。统筹安排冰雪产业发展用地规模、布局和时序,打造冰雪运动装备品牌,支持冰雪健身、旅游、培训、会展、器材销售等产业发展,培育冰雪产业集聚区。推进体育旅游设施建设,积极争办创办业余冰雪赛事,开展创作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、冰雕雪雕、群众摄影等,积极打造以冰雪文化节、冰雪旅游节、冰雪马拉松等冬季节庆活动为特色的冰雪文化旅游季。推进冰雪温泉旅游融合发展,发展“冰雪+温泉+民俗”冬季旅游,推进凤城东汤等一批温泉康养示范基地建设。推动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、产品服务优质的冰雪温泉主题旅游度假区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)

          (五)集聚开放动能,加快沿边开放合作

          37.推动沿边口岸建设。完善沿边开发开放基础设施,积极推动太平湾口岸列为国家一类口岸。加快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,推进信息互换、监管互认、执法互助大通关工程建设。(责任单位:宽甸县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)

          38.全面推进东北东部区域合作。进一步深化东北东部地区合作机制,加强与吉林、黑龙江等重点区域合作,加快构建东北东部地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,加快推动长白通丹陆海通道建设,打通东北地区腹地大动脉。积极推动辽吉地区产业协作,推进宽甸-桓仁-通化-集安文化旅游、大健康等领域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康养、中医药、绿色农林产品加工、绿色饮品产业链,打造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协同发展先导区和示范区。(责任单位:宽甸县政府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、市民政局、市卫生健康委)

          (六)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,构建绿色发展支撑体系

          39.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。实施丹霍线南河川桥危桥拆除重建工程,加快推进G229饶盖线闫家至草河段升级改造工程项目。推进宽甸沿江公路、本桓宽高速公路建设,实施鹤大线等干线公路与重点景区间连接线建设改造。依托国道丹东线、丹阿线等沿途风景优美干线公路,拓展完善通达、游憩、体验、运动、文化等复合功能,增设自行车道、慢行步道、马拉松赛道等设施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交通运输局)

          40.建设智慧水利信息平台。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测、雨水情监测、通信预警和远程控制系统建设,加强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,为水旱灾害防御、水资源管理与调配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等业务提供数据支撑。建立县乡级工程蓄水统计系统,大力推进水库、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信息化建设。支持山区农村水电站生态化改造项目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水务局)

          (七)完善创新体制机制,着力提升绿色发展能力

          41.开展绿色金融扶持行动。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和新动能培育,在绿色基金、绿色信贷、绿色PPP等产品服务创新以及绿色保险合作上先行先试。开展绿色信贷业务,推进绿色保险、碳金融产品等新产品开发,积极参与省政府投资基金组建,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绿色资产配置,加强绿色认证及评估标准,发展绿色金融。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辽东绿色经济区绿色产业、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,为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提供资金保障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金融局)

          42.建立绿色金融市场机制。推动排污权、水权、用能权、碳排放权等权益确权,建立市场机制,通过价格信号进行交易,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赔偿制度以及生态补偿机制。支持开发碳金融产品,探索开发碳资产质押贷款、碳资产回购、碳债券产品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)

          43.探索双碳目标实现机制。加快“双碳”实现路径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,尽快摸清森林碳汇家底。做好林业碳汇开发工作。重点做好宽甸县林业碳汇示范县建设工作,推进我市林业碳汇价值转换,促进可持续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林草局)

          44.健全环境治理监管体系。建立“三线一单”管控制度,突出绿色经济区生态功能重要性,维护、夯实绿色发展生态基础。严格控制开发强度,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。提高水源涵养能力,保护森林生态系统,维护生物多样性功能,发展生态经济,增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。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,健全资源循环利用制度。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,形成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,以统一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自然资源局)

          45.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。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,编制绿色经济区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,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,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运行、统一管理。建立完善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,提高秸秆“肥料化、饲料化、燃料化、基料化、原料化”利用水平。(责任单位:凤城市政府、宽甸县政府、市生态环境局、市农业农村局)

          三、组织实施

          (一)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

          强化统筹协调,加强顶层设计,完善工作推进机制,成立市级推进辽东绿色经济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统筹协调规划实施,研究决定重大政策、重大事项,协调解决项目安排、制度创新、平台建设等方面重大问题。建立2县(市)绿色发展协调机制,积极参与辽东绿色经济区各县(市)协同。

          (二)强化政策引导

          全面落实国家和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政策,结合我市实际,研究制定配套政策。加强绿色经济区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统筹协调,注重短期措施与长期政策的衔接配合。

          (三)强化要素保障和统筹各方力量

          统筹土地、技术、人才、数据等要素资源,推进绿色产业发展、生态项目、绿色基础设施建设。实行分级分类管理,优先保障重点绿色产业、重大项目顺利推进。统筹用好区域发展专项资金,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绿色项目建设。加强舆论引导,创新宣传方式,营造有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
          (四)强化督导考核

          完善区域绿色统计体系,建立健全考核制度,采取季调度、半年小结、年终总结以及不定期通报、组织开展评估等形式及时跟踪了解绿色发展情况,推动市委、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。